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.jpg
购物中心的竞争
文章来源: 2013-09-18


本刊记者  董笑研
 
    仲量联行日前发布报告称,今年我国的购物中心总数有望再创新高。其数据显示,2013年我国7个大城市将推出购物中心2034万平方米,是2012年开业量的2.9倍。更有报告预测,未来5~10年,全国购物中心数量可能翻倍。
    与全国购物中心数量井喷相对应的是服装品牌收缩战线,减少开店数量,从而形成了矛盾交织的现象。这个问题也许将长期困扰商业地产商与品牌经营者。
    半个月前,记者在上海某购物广场发现,位于二楼黄金地段的女装品类有近半数的店铺被“即将开业,敬请期待”的大标语遮蔽起来。细看下,记者产生了疑虑,因为一般情况下,品牌装修都会在遮蔽物的明显位置印上品牌Logo,甚至是大幅的宣传海报为开业造势。
    然而这家购物广场的半数店铺都是被统一的标语遮蔽,可以看出这是商场管理者所为而非品牌方,所以极有可能这些店铺截至目前仍然是空置的。据调查,2012年,全国一、二线城市购物中心的平均空置率分别为8.4%、10.5%。
    购物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、餐饮、娱乐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,为商家提供了优质的经营平台,并提升了城市商业形象,快速扩张有其必然性。不过,购物中心数量剧增,一定程度上缺乏与之匹配的消费能力。尤其是在二、三线城市,过快的开发速度往往超出消费承载力。
    在不久的将来,购物中心与百货业的竞争,将转化为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。到那时,购物中心将不再占绝对优势,而如今困扰百货业的同质化竞争问题或许也将转嫁到购物中心身上。
    当然,从另一面来看,虽然购物中心的激烈竞争在所难免,但是经济本就是在竞争中发展的,竞争会促使购物中心向更加完善和互利的方向进化。
    由于同质化问题的出现,也许一开始购物中心会在品牌选择和商业格局上竞争,但后期竞争就会转化升级。购物中心将从服务、体验方式上进行优化,这与服装行业的发展不谋而合,单个品牌店铺的质量将大幅提高,其平米效益与商业影响力也将提升,到那时,竞争便促成了购物中心的优胜劣汰与健康发展。
 
《纺织服装周刊》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纺织服装周刊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纺织服装周刊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010-85872143
 
相关文章
更多资讯
组织架构 | 版权声明 | 订阅中心 | 联系我们 | 诚聘英才 | 关于我们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《纺织服装周刊》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
京ICP备11016217号-19 京ICP备11016217号-23 京ICP备11016217号-26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